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賀年陳片--公式中的驚喜

  我們常常會批評一些商業電影題材、情節老套公式化,但其實公式化電影如能變出驚喜,一樣能十分精采,令觀眾賞心悅目。這就是從前淺談過的創作公式的問題:由無到有的創作過程,基本上決不能百分百離開公式。好比學拳練武,也先要依循一定套路、章法,一旦完全撇開所有套路、章法,完全”離罩”,幾就等同亂套,成功率亦將大大減低。”無招勝有招”畢竟只屬超凡入聖者方可企及境界,常人又豈可胡亂效之?像很多年前,一位編劇前輩就曾告訴我,在影視編劇的實踐中,採用的主橋段其實不用太過創新(基本上亦很難再創出任何前人從未創過的新意),只要在細節上能稍稍變出點新花樣,實際上已算是一種創意了。這種論調在當時耳中聽來,未免覺得有點過於保守、馬虎塞責,甚或是懶惰,但到了今天,想深一層,方覺不無實據--也許在創作上,”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這裏的”過程”,指的就是設計橋段細節上的過程,”結果”則是對應於主橋段為劇本所帶來的表面觀感。

  每逢過年,電視台都會為我們提供很多重溫舊片的機會,特別是多部往年的賀歲陳片--這其中”家有喜事”和”少林足球”等周星馳電影便是播放頻率最高的。(有點奇怪是,過往賀歲片一度曾有”雙周一成”並峙的盛況局面,近年何以另外一周一成卻似乎稍見被冷落,鮮見再被拿來”攝期”重溫?)而以上二片恰恰就是公式化電影在公式計算和運用上的一正一反兩個好例子。

  先說”家有喜事”,很多人很喜歡這部喜劇電影,甚至譽之為港片經典之一,而我卻從來不敢苟同。不喜歡它,非因其笑料胡鬧或低俗無聊,原因只有一個:不覺得它的笑料太好笑。即使在星爺的眾多作品中,若要我依個人喜愛程度作一分級排序,此片大概也只排於末位,而排在個人榜首者,應數”國產凌凌漆”、”食神”和”喜劇之王”三部。雖然同屬公式喜鬧劇,除了笑料差勁之外--像甚麼”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之類,在我看來就只覺亂套得來極為粗糙,兼硬滑稽--”家”片相對於”少林足球”或上述三作在公式上實在也未見玩出神采和新鮮感,堪稱平平無奇,乏善足陳。主橋段不論,光說其橋段細節,便見端倪。我曾想,會否因為此片取材於生活和現實家庭種種問題,才會讓製作人難以突破,致令自己對之有這種過低評價?想想又覺不然,因為本片題材雖在表面看似生活化,其實只是借生活素材來大作一番瘋狂誇張,而一旦瘋狂誇張到這種地步之時,大概早已遠離生活與現實,與別類喜鬧劇根本已沒有太多難以類比的分野。

  相反,”少林足球”在主橋段上雖也不脫公式(主要是以運動為素材的勵志片公式),甚至大有英片”光豬六壯士”的影子,卻勝在細節設計得頗為有趣特異,雖然笑料未及星爺巔峰時期的作品,但也尚有可取--只是,最為人樂道那段星爺與鐵頭師兄上台亂唱一通的笑戲,個人倒只覺得稍為亂套了一點。在此不妨暫又岔開一筆,個人始終堅信一個創作笑料原則是,笑料不妨胡鬧,但創作孕育過程可不能胡鬧,這過程是非認真不可的。而且不得不提的一點是,本片的主旨雖也是老生常談,卻表現得相當突出和鮮明,比起星爺前作,似乎多了點說教,少了點”無厘頭”,實際上,本片在星爺云云作品中,可算是甚具分水嶺意味的一部。

  ”國產凌凌漆”玩的是特務片公式,但其中笑料和細節之豐富、之神采飛揚、之可堪咀嚼處,簡直在在叫人眼前一亮,比起同搞黑色幽默的”回魂夜”,我認為後者尚有點停留在鬧劇層次--雖則導演有點刻意地言之有物;而本片看似並未曾為觀眾帶出一個較深刻題旨,喜劇效果卻隱然已升華至一個真正幽默層次。其中若干對大陸的政治國情隱諷,更屬不可多得。

  至於”食神”,似乎有意涉及一些人性筆觸,近日重看,更別有一番味道。尤其根據坊間傳言星爺幕後的真實性情,已隨著其人地位越趨頂峰而越趨孤傲乖僻,因而令人頓覺其在片中角色,似乎亦有若干夫子自道式的個人真實投射。倒是片中刻意以濃彩重墨細畫的一番男女主角感情,看來卻未見深刻。說到笑料,其中李兆基逼令手下輪流說同一段話,以找出先前曾出言打岔的攪局者來加以懲誡的一段,已證實抄襲自一齣日片(如沒記錯,好像是”神風72小時”),雖然好笑,卻未免失分;唯莫文蔚在為星爺擋刀後,突然一本正經唱出一首”陸小鳳”,效果實在又叫人一看再看之餘,仍是捧腹再三。最大的敗筆,可算是結尾,居然連神仙下凡的橋段也用上,叫人不得不又是那句:未免太過亂套。

  ”喜劇之王”主橋段不離小人物突然”暴發”上位,以為從此意氣風發,卻經歷一次最大的人生跌蕩,最終才重拾生命真諦的肥皂劇公式,但同樣在細節設計上顯得相對地用心,而笑料則似乎略見水準參差,說到底不失可觀之處,充滿娛樂趣味之餘,題旨也頗堪玩味。

  最後要說的,卻是一部荷李活舊片”最高危機”。這也是一部公式荷李活動作片:帶著毀滅性毒氣炸彈的恐怖份子挾持客機上的數百名人質,意圖向美國作出自殺式襲擊,在這危急關頭,特種部隊要奉命出擊,及時制止災難,為拯救無數人命而跟恐怖份子周旋到底,鬥智鬥勇。但過程中,高潮迭起,全無冷場,危機與懸念一個接一個,橋段勝在玩得夠盡,可說深得編劇理論中的所謂”3S”三昧精髓,即surprise、suspense、satisfaction。如特種部隊乘上特殊用途的新型軍機,秘密飛近被騎劫客機,再秘密登機,途中竟意外遇上風切變,致一向英明神武的領頭隊長突然罹難,群龍無首;一向只負責情報工作,文質彬彬的主角卻羅素臨時被逼要”廖化作先鋒”,被臨危授命拉伕上陣主持大局;過程中欲拆除機上毒氣炸彈,又一波三折,峰迴路轉;另一方面,美方未知恐怖份子真正目的,為救人質請出恐怖份子重量級人物欲與機上首腦談判,哪知後者原來另有真正意圖,並不賣帳,卒令談判告吹;實情機上恐怖份子手下亦被首腦一直瞞騙,對自殺式襲擊美國的計劃毫不知情,遂與首腦產生一番內鬨;美國政府無計可施,逼於無奈要派戰機阻截,最後不惜要炸毀客機玉石俱焚;特種部隊在最後關頭發現機上另有一神秘乘客在暗中操控著炸彈,逼切要制止美國戰機執行炸機任務的同時,還要爭取時間在數百乘客之中尋出這個神秘敵人……一切情節簡直令觀眾完全透不過氣來,不論對編劇,對觀眾而言都是一場又一場高難度式的挑戰。當然最後,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是完成了,但製作人還不忘加上一記突如其來的變化,大反派恐怖份子首腦臨死仍射殺機師,讓全機無人駕駛,陷入死局……此時,卻羅素卻憑藉僅有的駕駛私人飛機的有限經驗知識,再一次臨危上陣,膽粗粗權作機師,橫衝直撞,這才終於化險為夷。

  如此種種,可算已玩出極致,堪稱公式商業電影的一個良好典範。整部片真正槍戰火爆場面其實不多,只有末段的約十多分鐘(若換成早期港產片的處理手法,肯定會將大量篇幅與製作心力花在動作場面之上),唯其成功牽引觀眾情緒緊張的,卻全在於特種部隊事前如何在機上與恐怖份子”捉迷藏”(很有點”虎膽龍威”情節的趣味),以及費盡心思如何拆毀炸彈幾段戲所帶出的將引未引的連串逼力。這正是我最欣賞的,編劇在營造細節上的一份獨特功力。片中各個主要角色亦恰如其份,充份發揮出各自在戲裏的功能:隨大隊上機的怕死”騰雞”工程師,被逼要以有限知識去拆彈;同樣”騰雞”,從無實戰經驗的卻羅素最後也被逼要硬闖機艙,制止神秘人發動炸彈;黑人空姐屢遭恐怖份子威嚇,終也能鎮定下來,暗中配合,冒著九死一生向特種部隊提供情報資訊等等,縱算不上是天衣無縫,在編劇的一番細密鋪排下,卻至少夠得上收到”合乎情理之中,卻在觀眾意料之外”的效果。

  固然,任何劇本若要吹毛求疵,總不乏細微犯駁之處,然而從編劇角度出發,若然處處鑽上牛角尖,到頭來只屬自找麻煩,只要靈活求變,此路不通,何妨柳暗花明,不著痕跡,另闢蹊徑?這才是編劇最大要訣。近日又在電視上看到韋家輝舊作”最愛女人購物狂”,看到影片末段徐小鳳如何大玩”心理遊戲”,以電話操控四位在即將進行婚禮前仍搞不清自己真正屬意對象的男女主角,幫助他們作出準確選擇時,編劇似乎有意把橋段大扭特扭,故弄玄虛,叫劉青雲、張柏芝、陳小春和官恩娜這四位主角們一再作出種種莫名其妙的舉措,讓他們反反覆覆,兜兜轉轉地在觀眾眼中不斷輪流進行”錯配”,場面雖設計得別開生面,匪夷所思,卻終於把整段戲扭得冗長不堪,結果只讓筆者看得厭煩之餘,亦頗覺無聊無趣,可謂已有點過火無謂,心下不免有種猜測,到底編劇背後的真正用心是否只在於向觀眾刻意賣弄炫耀一下自己的才華和創意,僅此而已?這似乎就是明明有公式可循,卻偏偏非要捨棄公式,刻意破格卻陷於眼高手低的一個明顯失敗的例子。
 
  公式原來一點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不要讓公式局限了自己的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