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食評家是否一定要是大廚?

  剛剛在一個評論電影的網站上,看到有讀者留言,為了一部港產電影的批評,引發了一場關於”批評一部電影之前是否先要對電影製作有所了解認識,或至少該先理解製作人製作電影的難為”的一點永恆爭論。而這簡言之其實就是”食評家是否一定要是大廚”的老問題。


  食評家雖然不一定需要是大廚,但很明顯,的確需要對煮食之道有一定的認識。否則通篇評論,就很容易只淪為充斥著坊間飲食節目主持人最常見掛在口邊之”很有鮮味”、”很有口感”之類的套語,而欠缺較為獨特、深層的新穎見解。至少,我們也期待食評家對大廚何以能烹調出種種味道的過程、又或採用了什麼樣的調味料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從而鑑評大廚的”落料”是否準繩,火候是否足夠等等。可想而知,要是一個平日根本連廚房也未進過、連即食麵也不會煮的人,自然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如果以此作類比,也承認這是恰當類比的話,則同理,撰寫影評的人,自然也該宜對電影製作先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不過話說回來,有認識卻也不等同要達到自己能製作的水平,亦不等同一定要對製作人無限地去姑息和體諒,雖然我們都十分明白到,在創作製作一部電影作品過程中,實在有太多太多各種不同變化著的現實因素,在不停地影響著電影最後出來的質素的。然而,我相信大部份觀眾都是有足夠的能力,去分析判別出,究竟有哪部份的缺點,是受制於這種現實客觀因素而形成,而又有哪一部份,則是主要來自製作人員的馬虎粗疏、不負責任所致的。


  誰不知道,建設、實幹永遠都是比光站在一旁批評這批評那難為的。好比大廚終日耽在酷熱廚房,誰不知道辛苦?問題是,在現今對各方面都要求愈來愈高的社會,我們普遍已不能再接受任何馬虎塞責的態度。對此,我認為絕不是什麼”消費者是否大晒”的問題,而是一種對待每個專業的基本態度。雖然在香港,現時已有太多人普遍不懂尊重別人的差異,從不會設身處地考慮問題,動輒愛擺出一副”百彈齋主”、”總之我不喜歡就是大晒”的嘴臉,然而電影製作人若是慣以”個人風格”來作為馬虎塞責,又或不求進取的藉口,卻不應該值得體諒,尤其拍的是商業電影。


  周日深夜,亦即周一凌晨,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亞視重播的兩套陳年舊劇,分別是”一屋兩鬼三人行”及”劍神不敗”,還有一套綜藝節目”亞琴與亞基”,均感覺製作、劇本上之粗劣程度,實已到達不可原諒的地步,看得人相當冒火兼失笑--雖則是陳年老劇,但只要比較起同一年代,相對的友台所製作的同類節目,即可高下立見,可見出並非是我以今日之節目水準來加以苛求--不免讓人感嘆明白,為何亞視多年會成為弱台,實是其來有自。當然,有人或會為其辯解,亞視歷來不論人力財力,在在均在友台之下,然而看那製作粗陋程度,我卻很有理由認為,絕非單純是由此所致,亦不足以成為藉口的--雖然我對電視製作所知亦有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