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老餅來看《那些年》



  終於“執水尾”看了這部話題之作,感覺卻有點過譽,有點失望,大概因為我已太老餅,不合時宜?其實全片也沒什麼太特別之處,要是改換了背景,也許真可拍出一部港產校園愛情片的模式片來,大概還可青出於藍,搞出更多如打手槍、露屁股之類的媚俗笑料(這兩個片中細節,在我看來,都似乎有點突兀,顯得像是特為增添媚俗噱頭而設,我不是說沒有學生會在課堂上打手槍,事實以今日部份學生的大膽胡為,在課堂偷看色情雜誌,甚或偷看女教師裙底--今日甚或已進化至以手機偷拍兼將片段放上網--以之作性幻想對象打手槍等等也殊不出奇,怪只怪在男主角在打手槍後,被老師當眾罰站起來時居然傻呆到連拉回褲子也不敢?另外,男主角父子在家中習慣赤條條一絲不掛地走來走去,這一點就更加誇張得可以)。我想,這部作品能在青少年學生之間那麼風魔與受歡迎,只因其中涉及的校園生活、初戀情懷都能讓他們大起共鳴之故吧。

  校園題材的電影,總離不開描述頑劣學生如何在課堂反斗、搞鬼搞馬、整蠱老師,甚至考試出貓作弊等等(這往往正是其中產生最多笑料與商業元素的部份,無獨有偶,在同期同受激賞的“作死不離三兄弟”中,也包含了類近的元素,所不同者只是,那是天才優資生反抗僵化教育制度而已),到最後或被某人某事所打動薰陶,從而覺悟向上,即使到底成不了優等生,至少經歷了一段寶貴成長歷程(這則是最易於催人熱淚,感動觀眾的部份)。而副線則少不免描述到一段動人初戀,當然最為順理成章的,是出現在同級男女同學間的初戀,又或是戀上較高年級的師兄師姐,甚或是曖昧的師生戀。而在這當中,到底要加鹽加醋,加入較多誇張戲劇化的“味精”,還是採取忠於實況的生活化手法,則是各師各法,各有所好。但不論何種手法,總不免要從實況中提煉出不少有趣的細節和人物來,而這一向正是最考功夫的地方。

  所以若從一部成功模式商業片觀之,本片似乎總好像還欠缺了一些什麼,也許就是欠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人物,又或是初戀中的更多浪漫的新鮮細節,讓整體看來更感豐富吧?像有人說踏單車上學,便是一種浪漫細節,的確,無論在台灣、日本電影中,以往都曾出現很多拍攝男女主角踏單車,在景色怡人的郊野,或平靜悠閒的城市街頭中馳過的鏡頭,關鍵只在於場景上的精心選擇而已。想像若在香港,或是大陸某些繁囂城市中,想收到同樣的效果大概就有點困難,但話說回來,在陳可辛“甜蜜蜜”一片中,曾拍攝主角黎明踏單車送外賣穿梭香港街頭的鏡頭,看起來卻又確有幾分味道。

  說到配角,本片的幾位重要配角面目就似乎顯得有些模糊,大概因為沒有好好賦予一些較特別的描寫筆觸──雖然在片中一開場便逐一把他們介紹出來──就比如那個“每個故事中都會出現到”的小胖子,和“每個愛情故事中,女主角身邊總會出現到”的,因樣貌及不上女主角總不太受男生歡迎的,具備配襯功能的密友。

  在細節方面,個人較為欣賞的一個細節,倒是在最後“戀人結婚,新郎不是我”的婚禮上,眾人向新郎提出要親吻新娘時,新郎表示可以,但卻要先過上親吻自己的一關,而男主角居然二話不說,不顧倒胃地抱住新郎來上一番激吻……很明顯,在其心目中,這是以身為新娘子的女主角作其幻想代入,如此一來,就設計得既令人噴飯絕倒,亦不失感動位,是頗為別出心裁的神來之筆。

  說到愛情片,作為男性觀眾,不能不提到女主角。這位今已成紅人的陳妍希,真頗有台灣少女的清純味,某些角度看起來輪廓真有幾分像台灣女星徐若暄。由此又不禁令人回憶起當年“流星花園”裏的大S徐熙媛,想起台灣製作人搞起這些校園青春偶像片來,一向都有一種一脈相承的傳統的。

  據說因本片的風靡,如今坊間已有人開始著迷搜購一些台式校服,倒也著實教人失笑。想曾幾何時,因日本影視作品的風潮所及,日式的女學生水手校服,也曾成為很多青少年迷戀所愛的潮服。

  像這樣一部平平無奇之作,居然也能帶起如此熱潮追捧,不可說不是叫人費解的異象。一切莫非只因為九把刀的盛名所繫,便足以化腐朽為神奇?又或因為,每個人心中都總有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就如那首同受熱捧,由胡夏所唱的主題歌,雖也讓大部份人一聽難忘,感覺旋律動人,易於入耳,但總也有人感覺平平無奇一樣。

2 則留言:

  1. 我丈夫說要boycott九把刀的作品, 因為這是九把刀自傳式電影, 若故事完全屬實, 那九把刀現在依然愛着沈佳宜, 他究竟是用這戲向沈佳宜表白還是懲罰?(尤其是戀人結婚,新郎不是我”的婚禮kissing bride橋段) 真人版本的沈佳宜及其丈夫, 如果睇咗這戲會有什麼想法? 九把刀的妻子又如何? 人始終是自私的......

    口誅筆伐, 筆尖真利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部電影究竟是否會對真實版的沈佳宜造成傷害和不便,又或者九把刀本人是否到現在仍深愛著沈佳宜,我相信只有作為局中人的他們自己才能回答。但據我所知,在九把刀原來的小說結局中,是沒有把自己描畫得那麼專一和深情的。曾經有人說過,編劇和小說家都是最會出賣人的人,因為不管任何在他身邊的人都有可能被他借來化做筆下人物。我自己的看法是,借用無可厚非,但何必要公開人家真名--對方又並不是本來就很出名的人?如果為的是強調故事真實性,問題是相信連九把刀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不論故事或電影中的種種細節,都一定是經過美化加工,跟真實是有一段距離的。那又何必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