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我愛香港2013恭喜發財

  每次寫這些電影觀後感(很坦白,不敢說是影評)文章之前,總少不免經歷一番小小的心理掙扎,因自知水平有限,既擔心寫出來的東西貽笑大方,失諸太過主觀片面,提不出一些太過獨特或者前人沒想過的觀點;亦擔心一些太負面苛刻的批評,有時會對主創人顯得有點不大公平──因為對自己來說,從無到有的創作流程已開始變得是越來越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特別在行內,有一種說法是:給出一些實際的替代建議,總比光坐著批評別人做得怎樣不夠好,才來得有建設性和有意義一點。

  閒話休提,不妨又從賀歲片說起。本地賀歲電影,沿襲了這麼多年,早已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定型公式──在過往雖有人曾作出過一定的革新努力,可惜始終敵不過市場壓力──這公式就是開開心心,胡胡鬧鬧的劇情,再加上一大批當時得令的紅星走串場,這就算了。這既然已是某種難以違逆的傳統,所以我們作為觀眾,有時也就不免會對這類作品要求不高,顯得格外寬容一點。雖然,曾幾何時,在港片輝煌歲月(又來想當年)裏,我們實在是看過不少比現今為高水準的賀歲片的。再加上近幾年,賀歲片市場似乎早已為本地大部份製作人所放棄,其中堅持仍留守在戰線上的,已只剩下兩大勢力:曾志偉與黃百鳴。現代消費市場,一切都講品牌效應,只不知道今日還會有多少觀眾認定他們是賀歲片中的品牌?但無論如何,論名氣,論實力,兩者都是在本地電影界資歷深厚的領軍人物,老大哥了。走筆至此,未免慨嘆,二君都已是當年新藝城時代崛起混過來的老將了,或許有年輕觀眾會認為,未免太out了吧?問題是,新生的接力軍何在?作為新生代,八九十後的新血(如果有的話),為什麼沒能力從這兩個老將手中一舉把拍賀歲片的“壟斷話語權”搶過來?

  曾志偉的“我愛香港”已拍成了系列,過去三年,筆者雖從未買票進場,都是後來從網上重溫的。至於黃百鳴的“喜事”系列,對不起,卻實在連在網上一看的興趣也欠奉。理由是,從黃當年最引以為傲的經典“家有喜事”,就覺得不對自己的脾胃。而曾志偉的系列,每一集都稍稍傾向側重本土社會現況題材,比較貼近生活氣息,所以對我來說,至少還能產生一點點的好奇感和親切感。如在第一集中,以旺角西洋菜街兩間商鋪之間的商業競爭為主線(稍作更正:該片正名應為"七十二家租客",僅看片名,可說獨立於"我愛香港"系列,但其實不論形式、手法、幕前幕後班底,都仍可視作同一系列也不妨);在第二集(正式以"我愛香港"作系列片名的一集)則以公共屋邨作為主要故事場景,到了今年的第三集(更正:應為第四集,原來的第三集應為:喜上加喜)卻選擇了一個更為有趣特別的故事場景:一家面臨倒閉、收購危機的舊式中式酒樓,企圖“食”正近年掀起的一股維護本土價值、本土意識的風潮。

  只可惜今次,不論在故事上,人物上,都似乎顯得比上兩集來得單薄、蒼白,雖然主創人按例照辦煮碗地,把在前兩集中都出現過的,一對好友間的“恩怨情仇”橋段仍然簡單地沿襲過來。比較特別,與前兩集不同的是,在今集中加插了曾志偉所飾的這個“天使”、神仙人物,稍稍玩了一點時空橋段:神仙曾志偉在譚詠麟準備跳樓時救了他一把,並在後者心灰意冷,自責沒有生存價值之際,施法將他帶到未來,讓他親眼見證一旦自己死去後,身邊人將會面對如何不一樣的慘痛人生經歷,從而讓他覺悟出,自己在身邊人的心目中,原來是有著如此重要的價值。

  意念本來不俗,也有很大發揮空間。找來譚詠麟、溫拿成員(只欠了一個鍾鎮濤)、葉玉卿、林敏驄等在銀幕上久違了的重量級人馬演出,噱頭是有了(事前的宣傳重點也幾乎全集中到譚校長和葉玉卿身上),就只可惜主要的戲份並沒落到他們身上,未免讓觀眾稍為失望。反而,製作人卻把大量的篇幅集中到飾演二人年輕時代的演員:黃宗澤和徐子珊身上,比較著力描寫他們之間的愛情線。本來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最大的問題卻是,這段戲設計得特色欠奉,既無太浪漫精緻之處,顯得極為吃力不討好,更不可原諒是,亦無太多笑料穿插其中。而事實上,整齣電影中,根本就連一個稍為可讓人開懷一笑的笑位也營造不出來──作為一部喜劇賀歲片而言,光是這一點已算不合格了(尤其黃宗澤在片中所說的連串英文諧音笑料,個人認為簡直連小學生也不會感到太好笑;至於在酒樓錢箱中放黑寡婦蜘蛛,以提防員工“穿櫃桶底”;酒樓二廚“哥士的”無意在網上登記了“SAM SUNG”域名,結果卒成暴富、黃宗澤在“架步”中為保護高海寧,與之對調衣服,扮成脫衣舞娘種種,簡直全屬不經大腦的亂套)。其實在片中不乏這種笑料營造泉源,也不乏有表現潛力,有觀眾緣的喜劇演員,如王祖藍、江欣燕,甚至是陳百祥、謝天華、鄭欣宜等,可惜都只淪為走過場的配角,全無太大發揮,可說是有點浪費了他們的參予。

  猜想製作投資方絕對有TVB的主要參予,不知道是否因此才有把戲份集中於黃徐二人身上的決定,作為對二人力捧的意圖,但無論如何,既然起用得譚詠麟和葉玉卿這等份量的演員,個人意見認為始終應把主要戲份集中於他們身上才是正路。固然,也深深明白到這類群“星”走過場的電影在分配戲份上的難為之處,但似乎也無必要側重到這個地步。

  最後要一提的是,片中不乏好幾個近距拍攝女演員大胸鏡頭,也不忘以此企圖營造一些有味笑料(如許紹雄口中的“這簡直是大包了,也算是雞包仔”?),莫非又想步一步“低俗喜劇”的後塵?在下並非道德“塔利班”,但只想請問一句,如此帶意淫而又並不好笑的笑料,為何要執意放在一部所謂“闔家歡”的賀歲電影之中?難道除了性,我們真的已玩不出別的更有趣味性的笑料了麼?這又何必呢?

  此外,在片中有如向粵語片戲謔一般,突然加插入諧趣歌曲獻唱,這似乎也不是什麼太新鮮的喜劇搞笑手法,這甚至在黃百鳴”喜事”系列電影中已玩過不少了。整部電影中雖然沒有出現粗口--卻有諧音粗口--筆者卻有理由相信,這絕對是賈選凝小姐口中的另一部”低俗喜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