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亞視不值得救亡

  亞視因財困問題欠薪成為另一熱門新聞。於是近日有好幾位報章專欄作者都在為亞視出橋救亡,如搞什麼劈價廣告、救亡籌款節目,甚至搞旅行團到其廠房觀光等。看到這些,真的令我失笑不已,尤其是後二者。首先,搞籌款救亡節目,先要問問有誰想看?以亞視的條件和前科,試問又能搞出什麼看頭來?莫非由王征領導一眾台前幕後員工再來公開大跳一場"騎馬舞"唱"江南style"?倡議者更倡議,可參考以往各種大型慈善籌款表演節目,例如只要有人捐錢便可與"巨星"同場表演、玩遊戲──問題只是,以亞視這種可憐的條件,還請得起什麼巨星?而如果所謂"巨星"指的只是亞視旗下那班知名度有限的藝員,包括讓大部份香港人都叫不出名字來的亞姐、亞洲先生、星光家族等等,我實在看不出對觀眾和捐款者會有什麼吸引力可言。

  至於搞廠房觀光團則更加可笑,因為倡議者的原意,是以"幸運的話可以偶遇明星"作招徠賣點,唉,"唔好玩啦",莫非你當消費者是傻的嗎?與上同理,亞視現時旗下,簡直已連幾個可讓觀眾叫得出名字來的所謂"台柱"藝員(如陳啟泰、朱慧珊、劉錫賢等──其中的陳啟泰近日也早已銷聲匿跡於亞視,很可能早已經離巢)也已沒剩多少,更遑論什麼所謂的"明星"可讓人偶遇了!

  而最最重要而關鍵的問題是,香港人為什麼還要集體去努力營救像亞視這樣的一家電視台?救它來又有什麼意義?街上每天都有店鋪在倒閉關門,為何不見有人呼籲大家集體去給它注資救亡?請不要跟我打什麼感情牌,說亞視是什麼"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老牌電視台"等等,只因這家"老牌電視台"近十年來,幾乎沒有帶給過我們什麼創意與娛樂,有的只是大氣電波上的污染與浪費!我相信,早有不少香港人還巴不得看到它早早倒閉滅亡,以免白白蹧蹋了一條電視頻道呢!當然包括我在內,我的2015新年願望之一,正正就是亞視快點倒閉,而政府也不要再續牌給它。這並非幸災樂禍,立心不良,我的出發點可是全為了全香港電視觀眾的福祉的。對於亞視旗下的所有員工,在公司倒閉後的前途問題,我認為大可不必擔心,誠如某些業內成功人士所言:在這行業中是不會有懷才不遇的人的。既然如此,只要是真正"有才有料"的人,相信不愁可迅速轉換到另一傳媒機構任職受聘,說不定更可從此平步青雲,在事業上闖出另一片新天地,就好像眾多以前曾在亞視台前幕後任職的職藝員,一旦轉投到無線,便即有如脫胎換骨的例子一樣。

  所以,問題根本不在怎樣救,而在於"應不應"救。

  若要說,亞視如其宣傳所言,是香港的"良心"電視台,我呸!一家連打工仔職員的薪金都不肯首先照顧支付的企業,試問還有什麼良心可言?老板王征、前高層總裁盛品儒從前不是曾信誓旦旦指出每年向亞視投放了幾多億的資金?敢問這幾多億的資金到底花到了哪裏?這幾億幾億資金,只要其中若干"零頭",我相信已足以讓眾多低下層的職工受惠不盡。情況或可比擬作,我們香港的財爺曾俊華年年都在財政預算案中報告香港庫房有龐大的盈餘,然而貧富懸殊問題、通脹問題、小市民的住屋問題等卻從不見有太大改善一般。寫到這裏,不由想起港視近日新劇的劇名:"來生不做香港人",我猜想,在很多升斗小市民心目中,也許真的來生都不想做香港人,只想做個澳門人──只因澳門人每年都有那麼多錢派!但做香港人,卻年年要捱貴租,捱那天天不斷上漲的物價、交通費、水電雜費等等……

  近閱報章,讀到一則標題是:"黃秋生寸亞視廿年前就應該執",雖然全文未詳,卻已深覺此言十分說中心聲。今年已是2015,廿年前即是1995,根據個人主觀印象,踏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亞視早已呈現一片開到荼靡,死氣沉沉的跡象,縱或偶然創出過一點點的收視佳績,以及話題之作(如曾被譽為神劇之"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到底只有如迴光返照──且看繼"我"劇之後,亞視還拿得出過什麼可"見得人"的自家製作作品?是"縱橫四海"?"情陷夜中環"?"百萬富翁"?不是吧?


  要救亡的話,我看香港人不如早點救救如梁蘇記遮廠、雙喜酒樓、利舞台、太平戲院、大丸百貨等等這些對香港人更具集體回憶意義的老字號還更有實際價值。今日潮流興講"保育",但sorry囉,亞洲電視似乎就不見得有任何一絲一毫值得保育的價值。只因為這電視台曾帶給我們集體回憶的那個美好階段早已徹底"死亡",後來它只不過投胎還魂成了另一個人,一個讓我們完全陌生,而又面目可憎的老太婆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